正文复制


玉林日报/2025 年/7 月/17 日/第 A01 版
万名代表“ 沉” 下去

玉商玉工回家来
——我市深入开展 “ 万名人大代表访玉商玉工 助力玉林高质量发展” 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陈立萍 通讯员 黄冠华
生产车间里,与企业家共谋发展;项目工地上,现场协调打通建设堵点;玉工宿舍中,围坐倾听“ 急难愁盼” ⋯⋯ 2025 年初春以来,一场声势浩大又细致入微的“ 万名人大代表访玉商玉工助力玉林高质量发展” 活动在玉林大地火热铺开。10015 名五级人大代表化身服务发展的“ 贴心人” 和“ 实干家”,脚步沾泥考察实情、扑下身子为玉商玉工解忧,不仅畅通了“ 民意路”,架起了“ 连心桥”,更掀起了“ 回归潮”。
截至 6 月底,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共走访玉商 4809 家(次) 、玉工 12748 人(次),收集意见建议 2126 条,推动解决难题 1511 个,有效助力全市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落地、人才聚集,为玉林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精准敲门:
代表“ 沉” 一线,服务送心坎
如何让在外打拼的玉商玉工愿意回、放心回?市人大常委会给出了答案:把服务做在前头,
把工作做到心上。
今年 1 月,市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开展万名人大代表访玉商玉工 助力玉林高质量发展活动的实施方案》,推动不同层级的代表各有侧重进行走访。其中,全国、自治区人大代表直插“ 玉商回归产业园”,问需于企;市、县人大代表扎进工厂车间、项目现场,破解融资、用地、招工等“ 老大难” 问题;镇人大代表则走街串巷,全力了解和解决回归人员的安居住房、子女入学等“ 身边事”。通过分层施策,形成人大代表“ 人人走访,人人服务玉商玉工” 的浓厚氛围,有力推动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围绕“ 玉商玉工回归” 这个“ 头号工程” 贡献智慧和力量。
“ 就像一张大网,层层有重点,处处有代表,确保服务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自治区、玉林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章形象比喻道。2 月 7 日,他率先行动,与有关人大代表前往北流市走访炉渣企业,主持召开玉商玉工座谈会和炉渣综合利用行业发展现场会,并为一家企业现场解决难题,从而点燃了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走访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