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法治日报/2025 年/6 月/24 日/第 005 版人大视窗专刊
山东交出地方立法厚重答卷
十六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十年制定地方性法规九百余件
本报记者 朱宁宁
今年是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十周年。十年来,山东省、市两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切实用X的创新理论指导人大立法工作,确保立法工作正确ZZ方向,在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中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截至目前,经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山东省 16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含修改、废止决定)905 件,现行有效法规 493 件。
提升质量 凸显地方立法特色
地方特色既是地方立法的灵魂,又是地方立法生命力之所在。
德州扒鸡、烟台葡萄酒、潍坊风筝、日照绿茶、枣庄石榴、滨州冬枣⋯⋯越来越多的齐鲁特色被专门立法保护以促进发展,“ 好品山东” 越叫越响亮;滨州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推进“ 网格+心理咨询” 全覆盖,制定全国首件社会心理服务领域的地方性法规;菏泽在全国率先出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把握现实需求,突出地方特色,着力保障农村儿童发展、实现城乡友好共建。
可操作、真管用是地方立法的根本,也是地方立法执行力之源。
威海等 6 市紧抓出租汽车司机从业年龄延长、网约车监督管理等问题,出台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法规;临沂、聊城将预付消费领域治理作为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突破口,出台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法规,创新构建预付消费法治化治理新路径。各设区的市紧扣地方治理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 小切口”“ 小快灵” 实现地方立法“ 大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