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闽东日报/2025 年/6 月/27 日/第 006 版人大时空
寿宁人大:携手“ 新农人”

奏响“ 兴农曲”
本报记者 苏晶晶 通讯员 吴苏梅
作为“ 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山区农业县,寿宁县长期以来存在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问题,从而导致乡村“ 空心化”、土地“ 抛荒化”、农房“ 老旧化”,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 拦路虎”。 ,会员享受50 万+最新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寿宁县大力实施“ 新农人” 回村工程,出台《深入实施“ 新农人” 回村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寿宁样板的实施方案》和《“ 新农人” 回村十条措施》等文件,从资金扶持、项目用地、技术培训、人才服务等方面,为“ 新农人” 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在此过程中,寿宁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 新农人” 创新创业优服务、解难题,并引导一批“ 新农人” 代表在乡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强监督优服务
吸引“ 新农人” 回归
“ 新农人” 是乡村田野上的新希望,乡村振兴中的新动能。近年来,寿宁人大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围绕促进“ 新农人” 培育发展精准监督、跟踪督办,强化保障、持续发力,吸引“ 新农人” 返乡发展,让他们安心服务乡村、扎根乡村。
2023 年 12 月底,寿宁县正式出台《深入实施“ 新农人” 回村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寿宁样板的实施方案》,一年多以来,寿宁人大与寿宁县委、县政府同频共振,聚焦“ 新农人” 创新创业需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管齐下为“ 新农人” 提供精准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有部署、强监督、促落实。在寿宁人大的精准监督跟踪之下,“ 新农人” 回村工程深入实施,推动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 新农人”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寿宁的山野间挑大梁、担重任、做主角,绽放夺目芳华。
人才“ 引得回”,还需“ 留得下”。多方强化保障、营造良好环境是关键,寿宁人大也为此花心思、下气力。
一个个“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 搭建起沟通民意、服务发展的“ 连心桥”。在日常工作推进中,寿宁人大通过“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 定期开放,代表们轮流值班,确保随时有人倾听诉求。这样,“ 新农人” 们无论是在创业项目审批流程上遇到阻碍,还是在农业技术引进、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碰上难题,都能第一时间走进活动室,向值班代表倾诉。代表们详细记录后,迅速启动协调机制,将问题分类整理,对接给相关部门,并全程跟踪督办,直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