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代表报/2025 年/7 月/10 日/第 002 版新闻· 综合
精准监督破梗阻
激活消费新动能
——淮北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扩内需促消费专项监督工作纪实
本报通讯员 黄海博
消费是经济循环的重要引擎,扩内需促消费是稳增长、惠民生的关键抓手。为应对内需不足短板,近期,安徽省淮北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消费市场痛点,以“ 调研摸底—问题督办—成效跟踪” 全链条监督模式,扎实推进扩内需促消费专项监督工作,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深查细究 摸清消费市场脉搏
“‘ 工惠购’ 平台线上产品仅 31 个,本地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偏窄。”“ 企业间供需信息不对称, ‘ 同城不识’ 现象普遍存在。” ⋯⋯ 3 月的淮北,乍暖还寒,但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现场却气氛热烈。
3 月 11 日,淮北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扩内需促消费专题调研动员会,拉开了此项工作的序幕。随后一个月里,淮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德志带领调研组深入一线:3 月 20 日,走访乡村振兴农产品馆、“ 工惠购” 线下帮扶馆、至诚蔬菜合作社,了解本地农产品销售情况;3 月 26 日,走进市企业服务中心,调研企业产销(供需)对接情况;期间还先后与淮优农产品蔬菜协会、桃产业协会负责人、部分农副产品生产主体,以及以琳服装、福本机械、国巡机器人等企业负责同志座谈交流,收集到“ 居民收入预期偏低”“ 消费场景单一”“ 本地品牌影响力弱” 等 23 个具体问题,为调研组摸清消费市场脉搏提供了方向。
调研组发现,2024 年淮北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43 亿元,同比增长 3.5%,在全省位次靠后;2025 年一季度增速 5%,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0.8 个百分点。企业产销对接大多覆盖规上工业企业,农业、建筑等行业参与度低;日常文旅消费场景相对单一,缺乏常态化互动体验项目。这些数据与问题,为监督工作找准了发力点。
靶向突破 破解消费升级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