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5 年/7 月/26 日/第 001 版
以区域教育医疗资源合理高效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 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 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本报记者 吕巍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X之大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作出重大部署。提出“ 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 “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等一系列改革部署,为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是与人民群众现实利益最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是“ 幼有所育”“ 学有所教”“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的重要制度安排。当前,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从“ 有没有” 向“ 好不好”“ 优不优” 转变。如何合理高效配置教育、医疗资源,更好回应民之关切?7月 25 日,全国政协召开“ 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 双周协商座谈会,组织全国政协委员、专家与有关部委负责同志深入协商交流,为以区域教育医疗资源合理高效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集智聚力。
加大高质量公共资源供给
随着人民群众重视教育、重视健康程度大幅提升,对教育、医疗以及养老、托育等公共资源
特别是对优质资源的需要日益增长。
“ 当前,高质量的资源供给仍存在缺口,公共资源总量相对充足但存在结构性错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并没有完全解决。 ”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X组书记丁学东表示。
丁学东认为,应加大对高质量、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供给。在“ 十五五” 规划公共资源供给时,应有针对性地提高优质资源供给占比。综合运用国家规划、财政、金融等杠杆,在政府作为供给主体的基础上,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和经营主体参与高质量公共资源供给。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蔡昉关注人口变化下的基础教育发展问题,提出以教育
资源优化配置为着力点,用好“ 十五五” 这一宝贵的战略窗口期,推动实现教育新的跨越发展。“ 应利用好学龄人口数量减少、结构变化带来的机会削峰填谷,推动教育资源统筹和贯通,
将儿童早期发展与学前教育一道作为法定教育阶段和内容,由财政预算支持发展。” 蔡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