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四平日报/2025 年/7 月/1 日/第 006 版专刊
关于深入实施 “ 十百千万” 工程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的
建言报告
市政协调研组
“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乡村振兴的战略基点。近两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吉林省委锚定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围绕深入实施“ 十百千万” 工程重点谋划重点推进。今年,市委、市政府紧扣中央和省委要求,因地制宜提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的建设目标。广大政协委员高度关注,认为这是我市争当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排头兵” ,下好“ 先手棋” 的关键“ 棋眼” ,标志着我市乡村建设行动从“ 全域治理” 迈上“ 全面升级” 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此,市政协甄选“ 深入实施‘ 十百千万’ 工程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这一议题,作为政协常委会胸怀国之大者、服务中心大局的年度重点协商计划。会前,在市政协主席侯川的指导下,副主席刘红军率队组成专题调研组,紧盯X政所谋、部门所为、群众所盼,致力我市和美乡村“ 整体达标” 向“ 品质示范” 跨越,打造东北“ 黑土粮仓· 和美典范” 的四平样板,比照先进、深度调研、精谋建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础优势:深学“ 千万工程” 精髓,四平实践成效显著
调研组通过深入“ 三县两区” ,直观乡村环境明显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显著成效,一致认为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交出一份乡村建设高分ZZ答卷,为下步提档升级再上新台阶夯实了振兴基底。
(一)ZZ对标见行动,全局谋划站位高
市委、 市政府站在旗帜鲜明讲ZZ的全局高度,把高质量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重要ZZ任务,深入学习借鉴“ 千万工程” 经验,大力实施“ 十百千万” 工程,奋力描绘乡村全面振兴四平新图景。在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委农村工作会上作出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施政要点,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 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部署要求高度契合,通过有的放矢的深入实施,为我市高站位、高标准统筹推进城乡共同繁荣打牢坚实基础。
(二)五级联动齐上阵,全域推动力度大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市农业农村局精心指导推动下,全市上下市、县、乡、村、社五级联动,各担其职、各尽其责、各显其能,形成“ 一盘棋” 一抓到底的强大合力。扎实推进市域内 771个行政村(社区)全面开展“ 三清一改一建” 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开展春季、夏秋集中整治攻坚战,村庄清洁覆盖率达 100%,共创建“ 千村美丽” 村 86 个、“ 百村示范” 村 22 个,切实打牢组织保障基础。
(三)多维提升下真功,全景呈现效果好
全市上下蓬勃发展现代化种养殖特色农业和庭院经济、 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粮食产量实现二十一连丰,村级集体收入达到 1.8 亿元,农民收入实现 20614 元,全省前三。持续完善水、电、路、网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 341 公里,自来水普及率已达 99.21%。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展现和气和谐和顺新风貌。全方位推进和美乡村“ 产值” 与“ 颜值” 俱佳,为不断提升农村现代化生活水平,打牢“ 形魂兼备” 的发展基础。
二、短板和不足:制约提升因素潜在,有待做好多重强化
调研组通过汇总农林界别委员深入一线问计问需的反馈,认为我市和美乡村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对标“ 千万工程” 经验和先进典型案例,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 1 页 共 4 页

(一)规划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少数乡村建设规划属于工程建设式单项规划,距系统建设发展型复合规划尚有一定差距,与当地自然资源及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缺乏统筹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引领发展建设作用不够强。
(二)产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升级
部分乡村产业仍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支撑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越来越大。近两年,玉米价格低迷致使部分从业者收入减少。特色农产品还没形成优势产业,“ 平地生香” “ 伊鹿高鸽” 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有待加强,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的乡村新业态还需进一步提级增效。
(三)长效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少数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护机制还不完善,如自来水每年 120 元定额收费导致维护费用不足和少数村民用自来水浇地、 饮牲畜引发的不公平问题,垃圾处理不及时第三方与乡镇责任不清、相互推诿问题,中小养殖户畜禽粪污处理不规范问题等。
(四)示范村建设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