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南京日报/2025 年/6 月/20 日/第 A05 版议政堂
为优化营商环境凝聚共识力量
——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娇 通讯员 傅可 周梦瑶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活力与营商环境紧密相连。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助推落实省、市委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相关部署,近日,市政协在前期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十五届二十八次主席会议,组织市政协委员、民主X派代表等深入协商议政。大家围绕政策、市场、要素、人文四大环境,紧扣主题、直面问题,建言献策、凝聚共识,提出了大量具有针对性、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致力为做大做强南京民营经济注入新动能、提振发展信心。
政策环境:数字赋能强服务,优化机制促落地
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企业感受营商环境的第一窗口。委员们在交流中纷纷建议:
打通政策落地执行“ 中梗阻”。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二级巡视员钱卫冰建议,强化“ 数字政务” 建设,打破部门壁垒,推动跨部门、跨层级系统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打造统一线上平台,实现企业高频事项“ 全程网办、一窗受理”,真正变“ 人(企)找政策” 为“ 政策找企找人”,确保惠企政策精准直达经营主体。
审批再提速,质效双提升。市政协委员、绿城东方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云建议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将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 1 天完成,政策兑现周期控制在 30 天内。她表示,可建立“ 双轨评价体系”,将基础服务标准(如审批效率)和创新生态指标(如场景开放度)纳入考核,实施季度评估通报,引导政务服务向“ 质效并重” 转型。
服务重“ 内生”,培育本地根。民盟南京市委会从服务理念革新角度,呼吁政府工作重心转向“ 内生培育”,建立更加精准有效的企业服务机制。建议通过优化政企座谈会、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等方式,主动深入了解本地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对有发展潜质的企业超前服务,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等实际问题,助力企业扎根南京。
机制强保障,重塑全流程。市政协委员、南京星辉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茜建议,以重大项目提速倒逼流程优化,建立“ 市领导挂钩+专班推进+专员服务” 工作机制,对重大产业项目实行“ 一图一单” 管理(进度流程图、问题清单)。她以雨花新滨江 OVU 雨花智谷项目为例,展示流程优化的实际成效。“ 该项目摘牌当天‘ 秒获’ 施工证,通过优化流程将项目审批时限在现有基础上再压缩 20%。” 张茜认为,这种“ 案例示范—机制固化—全面推广” 的模式,为破解项目落地慢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经验。她还建议制定《南京市产业政策绩效评估办法》 ,建立“ 季度监测、年度评估” 机制,对实施效果不佳的政策,及时调整优化或终止;在前沿领域设立“ 行业政策观察员”,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政策制定与评估,建立“ 政策动态更新机制”。
市场环境:公平竞争破壁垒,柔性监管显温度
开放包容的市场生态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土壤,委员们一致认为,打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生
态,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