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5 年/6 月/23 日/第 004 版委员风采
山至高处人为峰
——记全国政协委员王勇峰
本报记者 赵莹莹
王勇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登山协会对外交流部主任兼中国登山队队长,先后将五星红旗插上七大洲之巅,创造了中国登山史上的里程碑。
从西藏拉萨出发,沿 318 国道行驶约 7 小时可到定日县,再经蜿蜒的盘山路攀升至海拔 5000 多米的绒布寺,这里就是通往珠峰北坡大本营的最后驿站。每年 5 月至 6 月,印度洋季风尚未完全笼罩喜马拉雅山脉时,珠穆朗玛峰迎来了她最温柔的时节——这正是登山者们魂牵梦萦的 “ 黄金窗口期”。
在北坡大本营,酥油茶的热气与祈福的经幡在高原稀薄的空气中交织缠绕;登山靴踏过雪地的“ 咯吱” 声清脆回响。这些铭刻在王勇峰心底的记忆,犹如珠峰上永不消融的冰雪,历经岁月洗礼后愈加清晰明亮。
王勇峰记得 2008 年 5 月 8 日,奥林匹克圣火在银装素裹的珠穆朗玛峰巅熊熊燃烧,照亮了一个民族追逐梦想的执着与坚韧;他同样难忘 2020 年 5 月 27 日,中国测量登山队精准测出珠峰新高程8848.86 米,峰顶之上的五星红旗在凛冽寒风中猎猎作响,以最骄傲的姿态宣告:任何高度都阻挡不了一个民族向上的渴望⋯⋯
登山人的故事,王勇峰娓娓道来。那些在绝壁险峰间铸就的坚韧品格,早已化作他履职路上的信念灯塔。这位曾征服七大洲最高峰的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始终系着三条坚实的“ 保护绳” — —专业领域的深度调研、跨界融合的创新思维、永不言弃的攀登精神。正如他常说的:“ 履职就像登山,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 勇” 破极限
多年后,当王勇峰站在珠峰之巅回望,仍会想起内蒙古集宁山坡上倔强攀爬的自己。那些被阳光晒得发烫的童年梦想和看似微不足道的坚持,最终汇聚成攀登世界之巅的勇气。
“ 儿时,当身边的小伙伴嬉闹着打弹珠、跳皮筋,我的双脚总是不由自主地转向山坡的方向。”随着手指在空中划出山脊的曲线,王勇峰坦言,独自站在最高处,让群山的身影填满整个视野,对他而言是一种“ 近乎本能的吸引”。
对巍峨群山的深情早已融入血脉,当年轻的王勇峰展开高考志愿表时,笔尖没有丝毫迟疑,在第一志愿栏落下力透纸背的六个大字:“ 武汉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
“ 地质勘探太苦了”“ 整天风吹日晒”“ 可能一辈子都出不了成果” ⋯⋯亲朋好友的劝告声此起彼伏,但对他而言,这些劝诫就像山间云雾,轻轻一吹就散了。
“ 其实我从未立志从事登山,只是每当想到能终日与岩层对话、与溪流同行,就觉得这是世上最浪漫的事。” 在王勇峰看来,当晨曦染红第一块山岩,那种美足以抵消所有的艰辛。
1983 年,王勇峰加入校登山队。 次年,他随国家登山队教练攀登海拔 6268 米的阿尼玛卿雪山二峰时,遭遇了人生第一次雪崩。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队伍行进至 5700 米处,一声巨响突然划破天际,毫无征兆的雪崩瞬间袭来。“ 快跑!” 教练喊声未落,翻滚的雪浪已将其身影吞没。队员们迅速救援,但第二次雪崩接踵而至,落在队伍最后的王勇峰侥幸脱险。当他回望身后,只有一片死寂的雪原。他和队友们立即折返,徒
第 1 页 共 3 页

手挖出被埋的同伴。
“ 雪崩来得太快。刺骨的寒冷让人难以忍受,但必须继续前进。” 王勇峰回忆道。那一年,这个
21 岁的年轻人第一次直面雪山的残酷与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