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联合时报/2025 年/7 月/18 日/第 004 版人物
让专业和履职“ 双向奔赴”
——访黄浦区政协委员马畅
记者 刘子烨
超过一米八的身高、一身运动休闲装,阳光的笑容、有点潮的发型⋯⋯初见黄浦区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副教授马畅,是在复旦邯郸路校区大门口,记者差点要问: “ 你是马畅的学生吧?”“ 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身上‘ 学生味’ 有点重。” 马畅笑着说。
几句寒暄后,便不难从马畅清纯的外表下感受到一种深藏着的韧劲。或许正是这种骨子里要
强的劲儿,让马畅在求学治学路上攻坚克难。
求学道路上啃下“ 硬骨头”
马畅说,自己踏入经济学领域,纯属个人爱好。
自幼,马畅便对经济着迷,爱看经济类的新闻报道和书刊。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马畅还在上小学,看了新闻,他深受震撼,开始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国家会受到严重冲击?为什么有的国家几乎不受影响?怎么避免金融危机?
“ 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经济找到答案。” 在他的回忆中,此次金融风波,像无形的推手,令他踏上经济学的求学之路。
因为爱经济,所以学经济。这份爱好,令马畅敢于迎难而上。2009 年,马畅从南开大学毕业。当时,金融行业很吃香,多数同学一毕业就忙着赚钱。马畅选择攻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之后,他赴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留学,要啃下经济学博士学位这块“ 硬骨头”。
“ 读书的时候,我性格有点叛逆:不学简单的,就要学难的。我感兴趣的东西,哪怕再难也要啃下来。” 马畅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