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5 年/7 月/19 日/第 001 版
以创新驱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全国政协“ 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 专题协商会综述之三
本报记者 方慧
民之安乐皆由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
新时代,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之路,开辟了“ 中国之治” 新境界。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 作为“ 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的重要内容,为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
7 月 15 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 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 专题协商会,与会委员聚焦“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 这一分专题展开热烈建言。
探寻“ 智治” 之方 以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社会治理的理念、 机制和方式。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认为,通过“ 数字政府”“ 智慧社会” 的构建,可以实现治理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的转变。
“ 就目前而言,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丁光宏建议,要搭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治理生态,政府部门要从构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角度出发,精准打通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基层治理的对接通道,实现从“ 业务数据化” 向“ 数据业务化” 的量变到质变,推动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街道执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国政协委员、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在开展相关调研时发现,基层执法数字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他认为,执法数字化有利于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壁垒。他建议,推广“ 非现场执法+移动终端” 模式,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对现场检查的依赖,同时利用移动终端实现高效、精准的执法操作,提升执法效率。
“ 充分应用 App、短视频等,建设群众喜闻乐见的数字化应急教育平台,提升社区居民安全应急意识、知识和能力。”
“ 开发‘ 家风 AI 评估模型’ ,评选‘ 最美家庭’ 、开展‘ 婆媳互夸’ 等活动,培育家庭治理创新项目,厚植基层治理文化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