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5 年/7 月/8 日/第 009 版国是· 乡村振兴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必须先行
——访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万建民
本报记者 陈建萍
“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被镌刻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重大工程楼入口醒目处。6 月 26 日,记者终于在这里“ 逮” 到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万建民进行采访,作为我国著名的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谈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于中国种业的影响,他很是兴奋,“ 农业强国首先农业科技要强。《规划》明确提出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基础上,相信中国种业全面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核心目标指日可待。”
种子品质要比产量更重要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必须先行,只有种业安全有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的‘ 根基’ 才能稳固。”万建民介绍,当前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稳定在45%左右,良种覆盖率超过97%,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 95%,做到了“ 中国粮” 主要用“ 中国种”。其中,水稻、小麦作为最基本的口粮,种子实现了 100%自给自足,育种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玉米、大豆等作物种子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投入力量不足,只要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进行重点攻关,很快就会有一个大的突破。
万建民强调,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保障粮食安全,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不过,随着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 500 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 400 公斤安全线,现在育种不光要考虑产量,还要在不减产的前提下着重提升口粮品质。“ 有没感觉这几年大米品质明显提高了好几个档次,米饭更香了,轻轻松松就可以把一碗饭吃完,这说明我们这些人干活还是有贡献的。” 万建民言语中洋溢着小骄傲,他告诉记者,“ 我们最近选育的品种,部分已能跟日本优质大米媲美,与泰国香米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