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5 年/7 月/14 日/第 001 版
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
期待
——全国政协“ 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远程协商会综述
本报记者 刘彤
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文化与科技融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与此同时,对标X中央决策部署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当前实现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还存在难点堵点。例如,文化领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资金和人才等要素支撑机制还不通畅,文化与科技双向赋能效果有待提升等。
7 月 11 日上午,全国政协召开“ 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远程协商会。此次会议由九三学社中央和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共同承办。除了全国政协机关主会场,上海、浙江、湖南、广东、甘肃同步开设视频连线点,邀请委员、专家学者、文化科技领域的基层工作者与中央宣传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同志协商议政。
结合当下实情,立足岗位实践,瞄准未来发展方向,与会人士展开深入交流,为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完善政策法规 大力培育文化科技企业
为掌握更翔实的一线情况,助力此次远程协商会开得务实高效,早在今年 5 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率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赴浙江、上海开展“ 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专题调研。6 月,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开通“ 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网络议政群,邀请委员线上建言。
会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坚介绍了调研和网络议政情况,从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大力培育文化科技相融合的企业、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跨界人才培养、创新文化科技融合领域治理等方面归纳了调研组和委员们的建议。
近年来,国家层面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政策文件——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 ;2021年, 文化和旅游部印发 《“ 十四五” 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 2019 年, 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 《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等,这些文件有力指导了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工作。
“ 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把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纳入‘ 十五五’ 规划,设立国家重点研发‘ 文化和科技融合’ 专项,加强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探索设立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试验区。” 欧阳坚建议:“ 探索制定《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纳入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阶段目标与实施路径。”
文化科技企业作为融汇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是驱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关键
引擎。需要看到的是,资金支持不足、融资难也是这类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对此,欧阳坚在介绍调研组建议时表示,要鼓励金融机构对文化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化解
文化科技企业的融资难点。尽快修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科技企业
第 1 页 共 4 页
应享尽享税费优惠的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张旭建议,推广文化科技领域“ 创新积分制”,将商标、著作权等纳入积分制指标,对文化科技企业实行量化评级,按积分引导银行提供融资支持;发展政府文化科技引导基金, 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文化科技领域创业投资力度; 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支持企业通过版权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盘活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