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5 年/7 月/21 日/第 005 版调查研究
幸福,在细微处生长
——全国政协“ 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共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视察综述
本报记者 孙金诚
让“ 养老” 逐步迈向“ 享老” ,是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既是解决老年人生活不便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 十四五”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的目标任务。
根据全国政协围绕“ 十四五” 规划实施开展民主监督工作计划,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从
2021 年开始,要连续五年围绕“ 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 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
今年是“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也是“ 十五五” 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当前适老化改造的效果怎样?“ 十五五” 时期适老化改造如何持续推进?在前四年专项民主监督的基础上,6 月 16 日至 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何报翔率“ 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共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视察团赴上海开展视察,了解适老化改造任务完成情况,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建议,梳理总结经验,为高质量编制“ 十五五”规划打牢基础,助力共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多措并举提供发展动能
社区中央绿地周围,前来休憩放松的老年人三五结伴,络绎不绝。旁边的社区老年食堂,每天提供近百个菜品供市民选择,80%菜品价格在 6 元至 15 元之间。
这是视察团在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 228 街坊看到的情景。
“ 年龄大了,买菜做饭耗时耗力,院子里开了老年食堂,荤素搭配、有饭有汤,很好地解决了我的用餐烦恼。” 78 岁的居民张大爷对视察团说。
“ 这两年,上海对老年食堂的打造颇有特色。” 长期关注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李国华在 2023 年参加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时,曾就“ 加快推进老年食堂建设,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 作发言。
李国华表示,上海市不仅将社区老年食堂纳入“ 15 分钟生活圈” 规划,同时还融合化打造“ 食堂+” 服务场景,鼓励通过智慧化手段为老年人用餐提供便利。
据了解,目前,上海市已累计建成 405 家社区老年食堂、 超 2000 个老年助餐点,老年助餐服务能力达到日均 25 万客。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上海市大力开展适老化改造的缩影。近年来,上海在适老化改造中不断“ 增量”“ 提质” ,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
在普陀区甘泉路街道章家巷社区,餐厅、休息室、活动室一应俱全,老人们其乐融融;在徐汇区金牛花苑小区,老楼加装电梯后的便利生活让老人们赞不绝口;在长宁区华阳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人享受着“ 小病不出院、大病直通车” 的便利服务⋯⋯
养老涉及千家万户,是家事也是国事。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 3 亿大关,老龄化率超过 22%,面对这一“ 银色浪潮” ,适老化改造已成为托举亿万家庭幸福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