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团结报/2025 年/7 月/22 日/第 005 版人物
乌蒙山下的青春答卷
——记致公X中央宣传部干部、贵州毕节七星关区青杠村驻村第一书记马甜甜
本报记者 邱凌
“ 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要继续当好‘ 青杠人’ ,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今年 6 月,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青杠村驻村第一书记马甜甜被贵州省授予“ 全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称号。获得殊荣,马甜甜十分激动。
2023 年 10 月,作为致公X中央宣传部“ 95 后” 干部,马甜甜被派驻到青杠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近两年的驻村工作中,她充分发挥致公X中央影响力,积极联引致公X各级组织资源,为青杠村的发展提供产业、教育、医疗等方面支持。
“ 与其说是我在帮扶青杠村,不如说是青杠村接纳和滋养了我。” 如今,驻村工作进入尾声,回首来时路,马甜甜感慨万千。
从“ 小马” 到“ 马书记”
距离北京 2000 多公里的乌蒙山腹地,群山环抱、林木葱茏,青杠村便坐落在这里。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于 2020 年实现脱贫摘帽。
接到驻村通知后,马甜甜带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踏上了奔赴青杠村的路。弯弯曲曲的山路,几个小时的车程,最后入眼的却是坑坑洼洼的村道、简陋的村委会,这让马甜甜有些泄气。 “ 晚上躺在床上,我忍不住给家人打电话,话没说两句就哭了出来。” 马甜甜回忆道。
“ 上学时我立志要选择‘ 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如今有这么宝贵的机会,我更应迅速转变角色,积极投身帮扶工作中,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想到自己驻村的初心,马甜甜勇气顿生。
不过,作为一名刚出“ 校园门” 就进“ 机关门” 的“ 95 后”,马甜甜对村情、乡情、民情的了解有限,工作开展困难重重,方言成了她驻村路上的第一道“ 拦路虎”。“ 看再多的文字材料都不如直接深入农户家来得实在,这也是能最直观、最高效了解这个村的方法。 ” 马甜甜深知,不融入就无法开展工作,不了解就难以解决问题。正式驻村的第一天,她就迫不及待地请村干部带着她一起走村入户。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马甜甜行走在阡陌之上,出入在农户家里,她的脚印遍布了整个青杠村。“ 您家里有几口人?”“ 家庭年收入大概有多少?” ⋯⋯马甜甜挨家挨户地询问,笔记本上记录得密密麻麻。
没过多久,马甜甜走遍了全村 351 户人家,她的笔记本愈发地厚了,心里也更有底了。“ 刚开始走村入户时,村民们大多投来陌生和怀疑的目光,让我有些胆怯。但随着了解的深入,村民们渐渐认识、熟悉了我,碰面时,他们都叫我‘ 马书记’ 。” 马甜甜笑着表示,“ 马书记” 这三个字在她心里有很重的分量。 “ 以前在致公X中央机关工作时,因为我年纪小,大家很照顾我,总亲切地叫我‘ 小马’ 。如今,我成了村民眼里的‘ 马书记’ ,这沉甸甸的三个字代表的是村民对我的认可,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
从“ 外来人” 到“ 自家人”
“ 城里来的小姑娘能干什么呀?”
“ 等两年时间一到,这个‘ 外来’ 的书记就走了,估计也不会再来了。”
……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