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承德日报/2025 年/7 月/11 日/第 001 版
一城文明风

满目气象新
——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本报记者 张丽莉 陈瑞平
火热七月,山城满目青翠,一片生机。
一份期待已久的喜悦回荡在城市山水间, 5 月 23 日,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承德市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这是衡量一座城市社会文明水平的综合性最高荣誉, “ 金字招牌” 的取得让紫塞儿女的自豪与激动之情尽情绽放。
从 2011 年叩响提名城市大门,到 2025 年终于今朝圆梦,承德用 14 年的奋斗光阴为笔,在
3.95 万平方公里的紫塞大地上,开启了一场关乎城市品质与人民幸福的深刻变革,描绘出一幅以文明为元素的“ 锦绣图”。
时代新风,徐徐吹来;文明薪火,代代相传。从以“ 绣花” 之功助城市蝶变,到建民生工程筑幸福“ 根基”;从志愿服务展文明新风,到文明之花遍开城乡,一城文明风,满目气象新,文明成为这座城市的最美底色。
高位推动
——一次同心同向的美好奔赴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绝不是一时之事,而是长久之功。时光无言,以文明为刻度,标记这座
城市前行的脚步。
2011 年我市首次荣获 “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称号, 拿到了 “ 全国文明城市” 入场券; 2017年我市荣获首届“ 河北省文明城市” 称号⋯⋯一任接着一任干,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也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 全国文明城市是展示一个地方和区域外在形象的最佳窗口,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要让城市的环境美起来、产业强起来、活力和潜力焕发出来,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 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初,市委书记柴宝良在全市创建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如此强调。
市长王亚军在督导调研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时强调,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共建共治共享,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市委、市政府深知,文明创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工程,必须将千头万绪的创
建工作转化为有序推进的“ 施工图”。
建立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总指挥长,13 位分管或包联的市领导和区委书记任分指挥长的“ 1+13” 指挥体系;制定“ 指挥部负责、定期调度、点位出清、督导通报、考核奖惩” 等 6 项工作制度,实施“ 6 个 1” 工作举措,分兵把口、各负其责,上下联动、条块结合。
同时,制定实施《承德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规范。用活用好公园广场、电子显示屏等阵地载体,持续投放“ 文明承德 你我同行” 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和景观小品,营造浓厚创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