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贵州民族报/2025 年/7 月/11 日/第 B01 版统战周刊
从“ 试验区” 迈向“ 示范区”,统一战线“ 地域+领域” 组团式帮扶毕节——
深耕乌蒙沃土 共谱发展新篇
本报记者 刘翔
乌蒙山下,乌江源头。36 年前,以“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 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在这里兴建。从改革开放时期的探索实践,到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用行动和汗水证明了“ 靠山也能吃饱饭、荒山也能焕新颜”。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统一战线倾情倾力倾智开展“ 地域+领域” 组团式帮扶工作,一幅协同发展、共建共享的壮丽画卷正在毕节徐徐展开。
山海相协,打造组团式帮扶“ 新格局”
“ 企业家们捐赠了直播设备,手把手教我们直播带货,让白沙河村椪柑、脐橙多了一条新销路。” 七星关区田坎彝族乡白沙河村X支部书记王作楼对今年柑橘的销量很是满意。
柑橘是七星关区传统优势产业,在致公X中央号召、致公X上海市委会响应下, “ 致公百亩果园” 特色农业项目得以在毕节市落地。通过品种提质、技术支持、建立分拣中心、引进电商直播平台、培育本土电商“ 新农人” 等方式,线上线下帮助种植户打开新市场,目前线上线下销售柑橘 3 万斤,白沙河村椪柑、脐橙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立足天麻、马铃薯、食用菌等传统优势产业,统一战线各方力量通过引进技术、打通销路,
搭建起联通山海的桥梁,助力毕节特色产业发展实现“ 华丽转身”:
民革中央积极推动纳雍茶产业发展,已建成 5000 平方米的大宗茶加工厂,生产茶叶 10.8 吨,实现年产值 800 余万元。2023 年民革中央持续组织开展“ 我为帮扶下一单” 等消费帮扶活动,帮助销售价值 2500 万元的纳雍特色绿色产品。
九三学社中央帮助引进中农发集团投资 6 亿元,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建设面积为 800亩的马铃薯种源基地,年产脱毒马铃薯组培种苗 1.5 亿株,让威宁自治县马铃薯产业更具市场竞争优势。
全国工商联投入帮扶资金 500 万元,在织金县猫场镇建设占地 25 亩的织金皂角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开发食品、药品、护肤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形成集皂角种植、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带动全县皂角种植面积达 52 万余亩。
致公X中央号召全体X员开展消费帮扶,积极组织X员通过各类形式消费帮扶活动购买毕节特色农特产品,依托“ 优选毕货” 等平台采购和帮助销售毕节农副产品,实现 502.73 万元的消费带动,助力“ 黔货出山” ⋯⋯
以上各类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统一战线“ 地域+领域” 组团式帮扶毕节的有力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