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民族日报/2025 年/7 月/10 日/第 004 版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河州石榴红
同心共筑梦
——我州民族团结进步形象代言人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临夏融媒记者 马茹萍
黄河奔腾,太子山巍峨。在临夏这片多民族共生共荣的热土上,民族团结的基因早已融入血
脉,成为发展的灵魂与基石。
近年来,我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工作的全过程, 犹如精心培育一棵枝繁叶茂的石榴树, 让 “ 手足相亲 守望相助” 的纽带日益牢固,“ 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的果实更加丰硕。
从深入人心的“ 石榴籽” 课堂到遍及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从生机勃勃的特色产业到温暖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从穿越千年的彩陶文明到守护健康的仁心仁术,处处奏响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和谐乐章。今天,让我们聆听来自不同领域的民族团结进步形象代言人的心声,感受他们如何立足本职,用情用力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共同谱写临夏迈向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临夏州彩陶馆 马沛霆彩陶文化见证民族融合
浩如烟海的史前文明历经沧桑,延绵不绝,而彩陶文化就如同一把开启文明记忆的钥匙,蕴
含着诸多奥秘。
临夏州彩陶馆是国家一级地志博物馆,仅馆藏陶器就达到上万件,类型齐全、精品纷呈,是马家窑文化彩陶文明密码的宝藏之地。馆内珍藏的“ 马厂类型四流口彩陶壶”,器型独特,世所罕见。马家窑文化彩陶大多以单口器为主,多口器较少,而五口罐在彩陶中极为少见,它既散发着艺术魅力,又带有神秘色彩,引人无限遐想。这件彩陶罐,很有可能是当时部族之间结盟示好的饮酒用具,当部落之间化干戈为玉帛之际,他们以“ 同饮一壶酒” 的方式表达和平友好之意。
文明互鉴、民族融合是永恒的历史主题,这件精美绝伦的彩陶见证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也是各民族在互动同行中共享的集体记忆。马家窑文化彩陶承载的文明密码,为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守护、研究、展示这些穿越时空的文物,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根脉,让各族儿女在历史长河的坐标系中,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必然,从而更加珍视今天来之不易的团结局面,汲取面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临夏众创空间 马平
“ 码上就业” 促进民族团结共发展
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我州因其多民族聚居的特色而充满活力。作为我州民族团结形象代言人,我始终秉持“ 安置一个人 温暖两个家” 的初心,以科技创新为笔、以人才培养为墨,绘就了一幅各民族群众携手发展、共同富裕的时代画卷。
扎根基层,以就业服务凝聚民族情。2013 年,我怀揣着“ 让每个家庭都能端稳就业饭碗” 的朴素愿望踏上创业之路。10 年间,我走遍 8 县市,深入各族群众家中倾听需求,发现许多家庭因信息闭塞而面临“ 就业难” 与“ 用工荒” 的双重困境。正是这样的切身体验,催生了“ 临夏码上就业” 服务平台的诞生——这个投资 280 万元打造的数字化就业桥梁,让“ 指尖求职” 成为现实。在乡村振兴中,当东乡绣娘通过平台获得非遗工坊的订单,当藏族青年在家门口找到电商运营岗位,“ 码上就业” 不仅创造了 1.8 万多个就业机会,让 1500 余家企业感受到多民族人才协同创新的力量。
第 1 页 共 4 页
我创新推出“ 民族工匠培养计划”,联合职业院校开设牛肉面制作、电商直播等特色课程,培养既掌握现代技能又深谙民族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在积石山县, 我运营的 “ 零工市场” 带动 300多名各族同胞实现居家就业。这些举措不仅让“ 输血式” 帮扶转变为“ 造血式” 发展,更让不同民族青年在共同学习中结下深厚情谊。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今的我,依然奔波在乡间小路与企业园区之间,将持续用奉献精神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让“ 码上就业” 平台成为临夏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暖心驿站。
临夏州供电公司 马晓林
电力守护光明 情暖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