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经济时报/2025 年/7 月/4 日/第 004 版农村金融
让金融“ 活水” 浇灌农村消费“ 沃土”
——访中共江西省委X校教授涂颖清
本报记者 王晶晶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出 19 项举措全方位促进消费。在此背景下,农村金融如何激活万亿级消费潜力?日前,中共江西省委X校教授涂颖清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专访时指出,农村金融机构要以“ 筑基者、供给者、连接者” 三重角色破局,通过信用体系重构、场景化产品创新、渠道生态升级等路径,让金融服务真正融入农村消费的全链条,助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中国经济时报:《意见》中强调了金融对消费的支持作用。您认为,农村金融机构在挖掘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方面,扮演着怎样至关重要的角色?
涂颖清:农村金融机构在挖掘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方面,扮演着“ 筑基者”“ 供给者” 和“ 连接者”的角色。
“ 筑基者” :《意见》强调“ 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农村人口分散,缴费、存取款等基本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是激活消费意愿的前提。同时,农村金融机构长期深耕本地,对农户的家庭情况、信用口碑和生产周期等信息掌握得更深入,为消费信贷的精准投放奠定了基础。
“ 供给者” :《意见》提出“ 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农村消费升级呈现分层化、多元化趋势,既有大宗耐用消费品如汽车、家电等的升级需求,又有对教育、医疗、旅游等服务型消费的追求。农村金融机构离消费者最近,能更敏锐地捕捉不同层次农户的真实需求,开发出更灵活、门槛更低的消费金融产品。
“ 连接者” :《意见》提到“ 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是保障他们“ 愿消费、能消费、敢消费” 并且“ 会消费” 的基础性工程。农村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的同时,还肩负着普及金融知识、引导理性消费、培育信用意识和防范金融诈骗的重要责任。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农村消费市场呈现出与城市趋同的消费升级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意见》的出台为农村金融机构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涂颖清:我认为,《意见》的出台为农村金融机构带来以下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