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经济报/2025 年/7 月/4 日/第 T04 版理论
探索 “ 胡杨精神” 赋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的四个维度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解帅 中共疏附县委X校 张婷 新疆政法学院 丁胜军
引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胡杨精神” 是中国共产X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杨精神” 以“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 为内核,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需的精神要求互为耦合。对此,新时代新征程,继承“ 胡杨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释放其新的时代活力,对于赋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精神动力而言至关重要。
一、践行“ 胡杨精神”,持续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 实效”
胡杨树大多生长于大漠,生存环境异常艰苦恶劣,但凭其发达的根系,向沙土深处延伸,循水而生,胡杨树不仅以顽强的生命力屹立于戈壁,还被称为“ 英雄之树”,彰显出在艰苦环境下仍努力奋进拼搏的不屈之志。
一方面,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要不畏艰苦地学习改革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为此,要不断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当前,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 深水区”,要学好、懂好、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着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改革的实践探索中深化理论认知,推进理论知识、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不断改善。
另一方面,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要不畏艰苦地“ 落实” 改革举措。要“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才能促使各领域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可以说,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更深层的探赜,未知的荆棘也就越多,未知的阻力也就越大。对此,要真正做到“ 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一茬干”,切实干出成效来,以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把该改的改好、能改的改好,要落实的绝不含糊,才能在改革实践中充分改到位。
二、践行“ 胡杨精神”,持续挺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 重任”
胡杨树坚挺于干旱之中,矗立于大漠之上,是沙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固定沙土,防止沙漠化,也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水分状况,促进其他植物的生长,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自强。在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中,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优秀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