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法治日报/2025 年/7 月/31 日/第 005 版平安中国专刊
政法机关持续推进英雄烈士权益保护工作
以法为盾捍卫英烈荣光
本报记者 董凡超
“《延安市宝塔山保护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出台前,遇到私自放飞无人机的行为,民警只能以制止和批评教育为主; 《条例》出台后,公安机关可对此进行罚款,执法底气更足,法律震慑效果提升了。” 陕西省延安市公安局宝塔分局宝塔派出所教导员李鹏鹏深有感触地说。
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承载着中国共产X领导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宝塔山下安
葬着革命征途中牺牲的众多烈士。
4 月 23 日,延安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发布《条例》 。这部地方性法规的出台,标志着对宝塔山的保护工作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近年来,各地政法机关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力量,坚决捍卫英烈尊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上下功夫,在全社会树立了尊崇英烈、保护英烈的鲜明导向。
依法维护英烈尊严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条明确规定: “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专门条款: “ 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ZZ权利。”
作为特别法的英雄烈士保护法,构建了民事、刑事、行政三位一体的全方位保护体系。依据法律规定,对英烈权益的保护不仅涵盖已故英烈的人格权益,还延伸至英烈遗属的权益以及英烈纪念设施的保护。
……
近年来, 关于英烈保护的法律体系持续完善, 为全社会崇尚英烈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基础。河南省配套出台《河南省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条例》等,对全省英烈保护提供了坚强有效的
法治支撑。为着力解决烈士纪念设施“ 由谁来管、怎么管、如何用” 的问题,福建、江西等地出台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的权责界限等。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