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法治报/2025 年/7 月/3 日/第 001 版
“ 破” 茧成蝶 “ 立” 见新机
镇江法院“ 司法处方” 焕活企业生机
本报通讯员 王天 本报记者 翟敏
破,是刮骨疗毒的勇气;立,是妙手回春的智慧。近年来,镇江法院不断创新破产审判工作机制,持续加大危困企业救治力度,充分释放破产保护司法效能,让困境企业“ 破” 中有“ 立”、“ 危” 中见“ 机”。在司法救治的“ 破立之道” 中,镇江法院既当“ 外科医生” 精准切除病灶,又作“ 康复导师” 重塑发展机能,以法治方式激活市场要素,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专业建设的成效,最终要在实战中接受检验。翻开镇江法院的破产审判成绩单,亮点纷呈:连续八年入选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典型案例,连续六年共七篇论文在中国破产法论坛获奖;镇江市中级法院获评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荣获全市优化营商环境“ 甘露奖”,被评为 2024 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奖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
从“ 破茧执剑” 到“ 淬刃铸盾”,镇江法院以机制创新为笔,以司法担当为墨,在破产审判的画卷上挥毫泼墨,不仅书写了个案的辉煌,更绘就了优化营商环境的“ 镇江模式”。
机制创新提速效
“ 破茧执剑” 开新局
“ 这三年间我们翻阅的案卷足以铺满整个法庭。” 花王股份重整案承办法官、镇江中院立案庭庭长季晖手捧着 2024 年 9 月 9 日的一份裁定文书。这份裁定不仅挽救了濒临退市的“ 园林巨擘” 花王股份,更开创了中国破产重整史上的“ 破冰样本” ——通过全国首创的“ 自发转股+提前赎回” 方案,成功化解 3.29 亿元可转债困局,为 1.4 万余名中小股东和 400 余家债权人守住了希望。
花王股份曾是园林行业的“ 明星企业” ——全国第二家、江苏首家登陆沪市主板的园林公司,
其设计的生态景观遍布全国各地。然而,随着行业整体下行,叠加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公司逐
渐陷入困境:工程项目锐减、应收账款积压、资金链几近断裂⋯⋯到 2022 年,公司债务已高达
15 亿元,未兑付的可转债规模达 3.29 亿元,退市风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