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青海法治报/2025 年/7 月/8 日/第 003 版法眼
海西州格尔木市人民法院河西人民法庭
解纷
以 “ 枫” 为引
用法
青海法治报· 法眼记者 郭佳
在郭勒木德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人民法院河西人民法庭把司法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院落炕头,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和连接群众的法治“ 桥梁,” 是老百姓家门口的“ 解忧站”。
近年来,河西法庭以新时代“ 枫桥经验” 为指引,依托“ 农信鸟” 功能定位,充分利用“ 巡回审判+普法宣传”“ 诉前调解+多元解纷” 工作模式,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与护航乡村振兴战略中交出了亮眼答卷。
从“ 事后救火” 到“ 事前防火”
俗话说:“ 乡村治得好,日子才安稳。” 河西法庭把帮乡亲们解决麻烦事儿当成头等大事。这两年,河西法庭和郭勒木德镇综治中心建立紧密协作机制,专门派联络员,用“ 定点联络+巡回指导+视频连线” 的灵活模式,指导调解员处理纠纷。遇到难啃的“ 硬骨头” ,委托调解员提前介入,把司法服务送到村口、地头。
今年以来,调解邻里纠纷、生命权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土地租赁纠纷等多起纠纷,实现了“ 纠纷未起诉、矛盾先清零” 的治理效能。调解员直感叹:“ 以前都是矛盾闹翻天了才找法官,现在法官主动上门‘ 诊脉看病’ ,在田间地头就把心里的疙瘩解开了!” 这正是河西法庭“ 治未病” 理念带来的实在变化。
“ 三一” 工作法破解诉讼增量难题
在案件数量持续攀升、诉讼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化解矛盾、减轻群众诉累、提升司法效能?河西法庭庭长荣婧给出了破题的“ 法治方案”。创新运用“ 三一” 工作法,即:调前走一走,矛盾化解早;诉中调一调,关系修复好;结后跟一跟,案结事也了,构建起诉源、执源、信源协同治理的一体化工作格局,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