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河南法治报/2025 年/7 月/4 日/第 004 版特别报道
通许县法院朱砂法庭

“ 枫桥” 之花别样红
河南法治报记者 张东 实习生 李梦华
2023 年 2 月,省法院命名我省首批“ 枫桥式人民法庭”,通许县法院朱砂法庭赫然在列。
近年来,朱砂法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 公正与效率” 工作主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创新探索出“ 一三四” 调解工作法,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路子,让“ 枫桥经验” 在基层法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做好公平正义“ 必答题”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法院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法院的形象,也关系着公平正义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在朱砂法庭,每一位法官都深知这一点,他们善用法律,善解矛盾,力求让每一个案件的当事人都能充分理解、认同裁判结果,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心结亦解。
“ 真是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为我们双方着想,三天两头往家跑,我这个大棚估计到现在都搭不起来。” 胡老汉握着朱砂法庭驻庭调解员张广安的手连连感谢。
胡老汉和王某本是多年的邻居,平日里你来我往,关系融洽,两家还共用一堵院墙。然而,一场关于搭建大棚的争议,却让这份邻里情谊瞬间降至冰点。胡老汉打算在自家房顶搭建大棚,王某却以大棚会导致雨水流向自家为由坚决阻拦。而胡老汉则翻出旧账,称王某当初盖院墙时占了自家地,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从此,两家争吵不断,从最初的小摩擦逐渐演变成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激烈冲突。村里、镇上能找的调解人员都找了,可矛盾不仅没有缓和,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两年过去了,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胡老汉遂将王某诉至法院,要求王某拆除侵占自家土地部分的院墙。
案件受理后,朱砂法庭的承办法官没有简单地一判了之。他们明白,这起纠纷不是一个简单
的法律问题,而是关乎邻里关系和谐的民生问题。
于是,本着既断“ 是非” 又解“ 心结” 的原则,法官带领调解员多次前往胡老汉家中,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细致分析矛盾根源。每一次调解,都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一次对公平正义的探寻。“ 去一次调解不成,我们就再去一次!” 法官的话语中充满了决心和毅力。
为了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法官又联系了当地司法所、自然资源所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运用三级联调的方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从不同角度对双方进行劝解,引导双方耐心沟通、相互谅解。
在一次次的努力下,调解效果逐渐显现,双方心结也慢慢解开。法官趁热打铁,针对该案设计出了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调解方案。最终,胡老汉和王某都在协议上签了字,两家恢复了往日的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