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法治报/2025 年/7 月/4 日/第 00A 版江苏法苑
司法守护千年运河的绿色脉动
扬州经开区法院以法治笔墨书写生态答卷
本报通讯员 王帅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碧波荡漾,舟楫穿梭。这条流淌千年的“ 黄金水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现代课题。2023 年 11 月,全国首个大运河环境资源法庭在扬州经开区法院揭牌成立,开启了以司法力量守护运河生态的新篇章。法庭成立以来,扬州经开区法院围绕“ 打造大运河司法保护扬州样板” 目标,以创新机制为笔,以专业审判为墨,在运河两岸绘就了一幅司法护航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图景。
创新审判机制
构筑运河保护司法屏障
清晨的阳光洒在里运河—高邮灌区的古堤上,几名工人正在拆除违规设置的捕鱼网具。这片始建于西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曾因周边扒翻种植、非法设网等行为影响行洪功能。扬州经开区法院X组成员、副院长乔文进多次带队走访现场督促整改,不仅恢复了河道排涝能力,更守护了千年水利智慧结晶。该案入选江苏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成为文化遗产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