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法治报/2025 年/7 月/28 日/第 001 版
下足“ 绣花功”
巧解“ 千千结”
——盐城法院实质化解民生案件工作纪实
本报通讯员 李建杰 张文达
民生案件虽“ 小”,却关系“ 大” ZZ。近年来,盐城法院紧扣“ 公正与效率” 主题,探索建立“ 情感疏导先行、利益分析切入、底线探寻结合” 的工作方法,全链条推进民生案件实质化解。全市法院 3 则案例入选全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2 项解纷做法获评全国典型事例。
情感疏导先行
解开“ 心头结”
“ 许多当事人选择把官司‘ 打到底’ ,有时并非是为了钱,而是‘ 心里咽不下这口气’ 。”“ 有的民生案件虽然标的额不大,但一些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却比较激烈。 ” 近期,在盐城中院民一庭法官会议上,法官们结合自身办案经历说道。
没有了“ 感受”,公正司法就失去了落点。如何既解“ 矛盾” 又安“ 人心” ?
“ 矛盾纠纷不会因为一纸裁判就自然消除,要在审判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这一要求,多做疏导、纾解工作,拉近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推动矛盾最终消弭。” 今年 2 月,在全市法院院长会议上,盐城中院X组书记、院长李江蓉对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顺着这一思路,盐城法院在办理涉民生案件过程中,创新运用“ 听、抚、讲、引” 四步工作法,充分发挥情绪疏导重要作用,引导当事人逐渐放下成见与戾气,将彼此的矛盾坚冰一点点消融。
日前,在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中,盛某因购买二手房与某银行产生纠纷,遂在抖音发布“ 某银行合伙中介坑人” 的短视频,最终被一审法院判决侵犯某银行名誉权。盛某不服,向盐城中院提起上诉。
二审中, 盐城中院民一庭承办法官发现这位看似蛮横、 不讲理的当事人, 亦是满腹委屈的 “ 受害者”,原来她因购买二手房而遭遇房产证信息不一致问题,间接影响到了其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