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广西法治日报/2025 年/6 月/23 日/第 004 版今日看台
司法执笔绘青绿

贺江潮涌护安澜
——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纪事
本报记者 韦成 通讯员 陆宇平
大桂山林场六排分场,一片片金黄的黄花风铃木随风轻舞,如流动的金云漫过山坡。这片生机盎然的“ 新生林” 并非自然生长,而是由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带领曾破坏生态的社区矫正人员亲手补种而成。它不仅扮靓了青山,更成为该院创新开展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推动生态修复实践的生动写照。
3 年来,八步区法院以专业化审判为笔、联动机制为弦、创新普法为种,在贺州这片森林覆盖率达 73.19%的生态绿地上,奋力书写着守护绿水青山的司法答卷。
专业审判为“ 笔” 描绘生态保护蓝图
“ 过去环境资源案件分散审理,流程繁复,效率难以保障。” 八步法庭法官道出了生态司法曾经的困境。2022 年,八步区法院率先推行刑事、民事、行政“ 三合一” 归口审理模式,并于2024 年 4 月成立贺州市首个“ 环境资源+金融审判” 专业化法庭,实现案件类型化、高效化审理。
“ 现在办案的效率大幅提升,守护绿水青山的举措更加有力!” 法官们的话语掷地有声。
专业知识匮乏曾是环境审判的一大难点。八步区法院创新引入具有环境科学、生态学背景的“ 专家型” 人民陪审员。在非法猎捕国家“ 三有” 保护动物禾花雀案庭审中,陪审员以科学视角阐释生态链价值:“ 禾花雀虽小,但它的消失意味着生态天平的倾斜。” 被告人黎某某当庭认罪。如今,他已从“ 捕鸟人” 蜕变为“ 护鸟人”,成为乡野护鸟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