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法治日报/2025 年/6 月/8 日/第 001 版
巧烹“ 四杯茶”
法护万里香
云南法院构建云茶产业全链条保护闭环模式
本报记者 石飞 本报通讯员 杨帆
“ 四杯茶” 调解法、“ 托阿姆” 调解室、巡回法庭⋯⋯ 5 月 21 日是国际茶日,为期两周的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司法护航云茶芬芳” 主题采访活动就此启程。活动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选取富有“ 云茶” 代表性的临沧、德宏、西双版纳、普洱等知名茶叶产区,全景展现云南三级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理标志保护、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多元解纷、推动全社会共识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生动实践。
公正司法护航“ 云茶” 芬芳
作为全国最大的普洱茶、红茶原料基地,临沧市茶叶种植面积 209.3 万亩,产量 18 万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临沧成为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伴随临沧大叶种茶的声名远扬,近年来涉茶纠纷案件数量和办理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涉茶叶品牌地理标志、商标等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与地方产业发展息息相关。
2024 年 4 月,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临沧某茶叶公司发现双江勐库冰岛某茶坊未经授权,在线上、线下制造、销售带有案涉商标标识的多款茶叶。诉至法院后,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邀请市知识产权局专家共同赴被告所在茶厂进行走访调查,依职权从直播平台后台调取了被告用案涉商标销售茶叶的相关数据,明确被告存在侵权行为,计算出侵权所得大致数额,积极向被告开展释法明理工作。
考虑到原被告双方在茶叶经销上有过合作, 有调解的基础, 调解结案最有利于修复双方关系,法官多次做工作,一边向被告剖析利害,一边解开原告的心结,最终被告公开致歉,原告同意放弃惩罚性赔偿,调解协议中的款项很快履行完毕,双方迅速回归忙碌的春茶季,茶叶销售回到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