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法治日报/2025 年/6 月/10 日/第 009 版地方新闻
榆林法院:不断拓宽司法助企宽度与广度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本报通讯员 贺超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陕西榆林法院立足审判职能,扎实开展司法助企活动,出台具体措施,制作《企业法律风险提示手册》 ,增设涉企纠纷化解绿色通道,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发挥“ 执前督促” 效能
“ 你在执前督促程序把钱还了, 案件就不会进入强制执行。 如果逾期不履行进入执行程序后,你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在榆阳区法院执行事务中心执行立案处执前督促窗口,督促履行员正在耐心地向被执行人解释。
申请人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被执行人李某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榆阳区法院判决被执行人
支付申请人 3683 元。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未履行支付义务,申请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督促履行员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后,第一时间与被执行人取得联系,督促其在执行案件立案前
履行义务。当天下午,被执行人便主动履行全部执行款,并提交付款凭证。
这是榆阳区法院充分发挥执前督促履行机制的一个缩影。
为充分发挥执前督促效能,榆阳区法院执行事务中心在执行立案处设立执前督促窗口,安排专人负责释明法律、敦促履行等工作,对小标的民商事案件,通过执前督促程序引导当事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