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法院报/2025 年/6 月/18 日/第 002 版新闻· 评论
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唐学兵: 以公正高效司法护航
新质生产力发展
本报记者 屠少萌 余建华 本报通讯员 李程
202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 新质生产力” 的概念,强调“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今年以来,浙江杭州“ 六小龙”火爆出圈,杭州这座山水名城,再次以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全球瞩目。作为这座城市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如何坚持严格公正司法, 以法治 “ 硬举措” 优化营商 “ 软
环境”,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本期司法访谈,我们邀请到杭州中院院长唐学兵分享他们的经验。
记者:今年以来,“ 六小龙” 火爆出圈,彰显了杭州引领数字产业发展的强劲态势。据了解,杭州在 2016 年“ 云栖大会” 上就提出“ 寻找下一个阿里”,9 年来孕育的新主体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注入了新力量。唐院长,在这样的城市基因和发展背景下,司法机关面临着怎样的新挑战?
唐学兵:杭州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指导下迅速发展起来的省会城市、超大城市,遵循
着习近平总书记“ 四个杭州、四个一流” 的殷切期望,感恩奋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会员享受50万+最新公文资料,日日 更新
当前,杭州新质生产力加快壮大,涌现出一批现象级新锐创新企业,杭州创新活力备受全球关注。这种创新浪潮对司法的挑战是多维度的。一是技术迭代、新兴业态发展需要更高水平的专业审判。数据权益保护、平台责任边界重构、AI 和算法大模型伦理规范、商业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的治理规则缺失,新类型案件审理缺乏可供参考的先例,这考验着法官的司法智慧。二是经济社会发展节奏需要更高效率的解纷机制。杭州拥有市场主体超 200 万,新设经营主体增幅全省第一,旺盛的解纷需求与司法资源供给之间还存在不平衡。三是国际经贸纠纷摩擦需要更顺畅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随着越来越多企业“ 出海” 经营,企业海外利益全方位多层次高速拓展,但解决国际经贸摩擦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司法实践中面临跨境证据采信、域外法查明、涉外裁决执行等问题。四是多元解纷需求需要更优质的司法服务供给。在金融、知识产权、破产审判、涉外法治等重点领域,既需要“ 小切口” 破题,以数字化等方式提供增值化服务,也需要横向协同相关部门,为市场主体打造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
记者: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刚才您提到科技迅猛发展带来法律法规的真空地带,也给司法裁判带来诸多挑战,对此,杭州法院是如何以裁判树规则,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
唐学兵:科技创新历来都是引领发展的关键动力。从良渚先民“ 种稻米以养民、兴水利以安民”,到北宋时期杭州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 千百年来,许多农田水利、科技发明都诞生于杭州、发展于杭州。现如今,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际大科学计划,在数年间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杭州连续 3 年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 14 名,连续 4 年捧起浙江“ 科技创新鼎”,可以说,在新一轮“ 大兴科技、大抓创新” 热潮下,杭州的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