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西部法治报/2025 年/7 月/29 日/第 001 版
用法治为生态环境护航
——秦岭北麓检察院的三年跨区划守护图谱
本报记者 高虎 通讯员 林墨玉 陈娜
巍峨秦岭,中华民族的生态根基,以其宽广的臂弯温柔地拥抱着三秦大地。在过去的 3 年里,这片土地正悄然孕育着一股新的守护力量。3 年前的 7 月 28 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陕西省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专门管辖陕西境内秦岭地区跨行政区划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同年 12 月 30 日,秦岭北麓检察院正式挂牌成立,自此,便肩负起秦岭北麓地区环境守护的使命,立足检察职能踏上探索与创新的征程。
守护文化遗产,让历史遗迹焕新颜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笔下苍凉而悲怆的诗句,让历史上有名的‘ 秦楚道’ ——蓝关古道名扬天下。” 7 月 21 日,秦岭北麓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国艳蕊告诉记者,秦楚古道作为古代秦国通往楚国的要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秦岭北麓检察院充分发挥跨行政区划优势,聚焦秦岭北麓沿线的秦蜀古道、秦楚古道等线性文物,积极开展文化“ 寻保传” 专项活动。办案团队深入秦岭腹地,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寻访古道遗址 110 余处,获取古道保护的第一手资料。
在寻访过程中, 他们发现诸多问题: 傥骆道朱公碥摩崖题刻遗址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刻不容缓;陈仓古道煎茶坪碥道上的碥石被搬走,改建为水泥路,与历史风貌严重不符。为此,检察院邀请古道专家协助办案,还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益心为公” 志愿者参与公开听证。